跳过正文
Background Image
  1. Posts/

容器运行时解析:Podman vs. Docker vs. Containerd

·218 字·2 分钟· loading · loading ·
yuzjing
作者
yuzjing
目录

容器运行时解析:Podman vs. Docker vs. Containerd
#

在云原生和容器化领域,Podman、Docker 和 Containerd 是构建和管理容器的三大核心技术。尽管它们都能够运行符合 OCI (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) 规范的容器,但其架构设计、核心哲学和适用场景却截然不同。

核心架构:Daemonless vs. Client-Server
#

一切差异的根源在于它们截然不同的架构模型。

架构模型PodmanDocker / Containerd
范式无守护进程 (Daemonless)客户端-服务器 (Client-Server)
进程模型podman CLI 工具通过传统的 fork/exec 模型直接创建和管理容器。它会启动一个轻量级的容器监视器 conmon,该监视器作为容器进程的直接父进程,负责日志流、TTY 交互和退出码报告。podman 命令本身在容器启动后即可退出。dockernerdctl CLI 作为一个客户端,通过 UNIX 套接字或 TCP 与一个长期在后台运行的、有状态的守护进程 (dockerd 或 Containerd) 进行 API 通信。这个守护进程是所有容器的中心管理者和父进程。
故障域分布式。每个容器由其独立的 conmon 进程监视。一个容器或其监视器的失败不会影响其他任何容器。中心化。守护进程是所有容器的单点故障源(SPOF)。如果守护进程崩溃或需要重启,默认情况下它会终止其管理的所有正在运行的容器。
系统集成原生集成。由于其无守护进程的特性,Podman 可以被 systemd 像管理任何普通系统进程一样进行管理,实现了无缝集成。这催生了像 Quadlet 这样的声明式容器管理工具。适配集成dockerd 作为一个长期运行的服务,可以被 systemd 管理。但其管理的容器生命周期与 systemd 的服务模型是脱钩的,需要额外适配。
安全性更优。消除了守护进程这一中心化的、通常以高权限运行的攻击面。其架构天然支持并鼓励无根(rootless)模式,极大地降低了容器逃逸的风险。存在固有风险。守护进程通常以 root 权限运行,控制着系统上的所有容器,使其成为一个高价值的攻击目标。对 Docker Socket 的访问权几乎等同于系统的 root 权限。

技术堆栈与 OCI 运行时
#

虽然上层架构不同,但它们在最底层都汇聚到了 OCI 运行时规范上。

  • 高层运行时 (High-level Runtime): 负责镜像管理(拉取、存储、分发)、存储卷管理、网络配置等复杂的生命周期任务。

    • Docker: dockerd 守护进程内部集成了这些功能,并委托 Containerd。
    • Containerd: Containerd 守护进程本身就是一个纯粹的高层运行时。
    • Podman: podman CLI 工具自身实现了这些高层管理功能。
  • 低层运行时 (Low-level / OCI Runtime): 负责根据 OCI 规范,使用内核功能(Namespaces, Cgroups)来创建和运行一个隔离的容器进程。

    • runc: 由 Docker 开发并捐赠给 OCI 的参考实现,是 Containerd 和 Docker 的默认选择。
    • crun: 由 Red Hat 开发,用 C 语言编写,性能更高、内存占用更低,是 Podman 的默认选择。

关键洞察: 它们共享同一个行业标准(OCI),但实现了不同的上层管理逻辑。Podman 的架构更为直接 (Podman -> conmon -> crun),而 Docker/Containerd 则是层层委托 (CLI -> Daemon -> OCI Runtime)。


优劣势对比与专业场景选择
#

工具核心优势核心劣势专业选择建议
Docker无与伦比的生态系统:拥有最广泛的第三方工具、文档和社区支持。跨平台一致性Docker Desktop 在 Windows/macOS 上提供了最无缝的开发体验。守护进程架构的固有缺陷:安全风险、单点故障、与现代 Linux 系统管理(systemd)的集成不够原生。场景:在需要与庞大、成熟的 Docker 生态工具链深度集成的团队;需要最高优先级的跨平台开发体验时;在遗留系统或教程丰富的入门学习阶段。
Podman卓越的安全性与系统集成:无守护进程架构和原生无根模式是其最大亮点。systemd 的完美融合:通过 Quadlet 实现了声明式的“基础设施即代码”。轻量级:无后台服务,资源占用更低。生态系统相对较新:虽然 CLI 兼容 Docker,但某些依赖 Docker Socket 的第三方工具可能需要适配。非 Linux 平台体验:在 Windows/macOS 上依赖于虚拟机,体验不如 Docker Desktop 丝滑。场景所有现代 Linux 服务器环境下的首选。构建安全、可预测、易于自动化和声明式管理的生产系统。在 CI/CD 流水线中寻求更轻量、更安全的构建环境。
Containerd稳定、高效、遵循标准:被设计为云原生平台的基石,经过 Kubernetes 等大规模系统的严格验证。组件化:只做容器运行时这一件事,并做到极致。非面向最终用户:它是一个底层组件,而非“一体化”工具。缺少用户友好的 CLI (nerdctl 正在弥补) 和开箱即用的网络、存储管理方案。场景作为容器编排平台(如 Kubernetes)的底层运行时。当你需要构建自己的容器化平台或 PaaS 时,Containerd 是理想的、可插拔的核心引擎。普通开发者和运维人员几乎不需要直接与其交互。

Tips
#

  • Podman 代表了容器技术的演进方向,尤其是在与现代 Linux 操作系统哲学的融合上。对于追求安全性、可预测性和声明式管理的专业人士来说,它是 Linux 环境下无可争议的未来。
  • Docker 凭借其先发优势和庞大生态,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重要的行业参与者,尤其是在跨平台开发和遗留系统中。
  • Containerd 则是这一切背后的无名英雄,是驱动整个云原生世界稳定运行的工业级标准组件。

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,选择哪种工具取决于对特定场景下架构、安全性和运维模型的权衡,而非简单的功能列表对比。